活 动 讲 稿
讲稿一
心若灿烂 花自美丽
——班主任心理素养修炼
王淑飞
现代化的教育向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的高期望,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使班主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班主任都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如果班主任不注意自我减压、自我调适,那么其心理健康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还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倾向。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自我心理修养,努力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是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必要前提。
一、悦纳自我
人无完人,班主任也同样如此,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愉快地接纳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优点、长处,也包括接受自己的缺点、短处,保持健康的心境,维护心理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之中去。其次,还应该努力加强自我心理修养,不断地完善自我。只有将自己修炼到一定境界,就像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才能做学生的人生向导。
二、调节自我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许多事情要做,学生的衣食住行纷繁琐碎,学生的思想工作千头万绪,各项活动紧锣密鼓,偶发事件时有发生。作为班主任必须保持冷静,不要烦躁,更不能因为不顺心而迁怒于学生、厌弃学生。班主任应该学会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方法随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保护相对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竭力把班主任工作由沉重的负担转化为让人乐此不疲的肥田沃土。
三、控制自我
在班级工作中出现偶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遇到这样的事情,要有当怒不怒的自我控制能力,做到不急躁、不武断,要用一个班主任的理智和修养压抑心中的怒火。由于班主任工作名目繁多,且竞争激烈,因此,班主任也难免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此时,最好做几次深呼吸,或者默唱一首最喜欢的歌,再考虑自我控制与否的后果,这时再作抉择,就会显得理智得多。
四、反省自我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必须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调整,一直保持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心态,愉快地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去。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当常常写工作日记、月记,认真反思工作的成败。成功之处努力扬之;至于不足之处,努力把它归因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欠缺和努力程度不够,并想方设法进行改进、弥补。这样,一方面针对自身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心理修养,提高了心理素质,另一方也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绩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关心理修养的知识并不是心理学的简单提要。我想把这类知识称为自我认识和自我确信的入门,个性的精神生活的修养”。由此不难看出,在个体心理的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自我心理修养确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更应该积极加强自我心理修养。只有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在工作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讲稿二
做一个懂得沟通的智慧型班主任
张丽丽
今天我就班主任的沟通技巧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对班主任所谓有效的沟通,就是指我们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观点或者想法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促使学生接受,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班主任要实现与学生的有效地沟通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心。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能否用好沟通这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主要看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班主任老师的本职。班主任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沟通达到要求。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其他任课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
二、用情。班主任找学生沟通,学生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你讲的道理,而是看你的态度和感情。如果不首先搭起感情的“桥梁”,心中就会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沟通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活动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过程,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气氛,才能谈得拢、谈得好。因此,班主任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以理服人。班主任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学生认识水平。错误的思想只能用正确的思想克服战胜它,心中的黑暗只有用哲理才能驱除,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沟通的力量和效果不在于老师的年龄、职务和权力,关键在于老师能否谈出道理以理服人。要以理服人,就要允许学生反复思考,提高认识,从学生的觉悟程度出发,让学生接受,沟通才实在有力,达到心理相容见实效的目的。
四、疏导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疑虑不能单靠在班会上解决,也需要通过个别疏导去消除。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诚恳劝导,切忌简单急躁,急于求成,要不怕麻烦。沟通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取“拉家常”的方法,由远而近,先轻后重,循循善诱地谈;对性情耿直爽快的,最好直接了当把问题点透,不转弯子,不兜圈子;对觉悟较低、性格独特的学生要善于从对方的内心情绪和要求谈起,先回避“烦恼”、“卡壳”的问题,从侧面迂回曲折地引导。
总之,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因势利导,因势而疏。同时应尽可能地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沟通效果。同时我会以本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争取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水平尽快提高,为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而奋斗。
讲稿三
帮助孩子成为有能力快乐的自己
陈媛
做一名合格,积极向上的小学生呢?
低年级教育的重的浓缩起来就是四个字—— 培养习惯,或者说是养成教育。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了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句话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因此,一年级最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一年级新生的父母而言,我们要与学校教育同步,配合学校做到以下五点: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为孩子提供一处独立,安静整洁的家庭学习场所,开辟一个孩子的专属空间,撤除与学习无关的摆设;要远离电视、电话,给孩子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其次,为孩子准备一套高度适宜的桌椅,椅子高度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在孩子坐下后心窝的高度;桌面不宜太小。当孩子看书写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时坐姿端正,腰挺直,腿并拢,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等习惯。同时,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一年级的学习倡导亲子教育,孩子做作业或看书时,父母陪伴在旁,或互动学习,一起拼读拼音,或亲子阅读,或一起读书,都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要经常性强调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三、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
每天提醒孩子做完作业后,要学会收拾好书本、作业本、文具,整理好书包,书包学生自己背。在校遇到事情,让孩子自己向老师汇报,家长避免代劳。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起来。
四、培养孩子健康心态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幼儿园以玩为主,小学以学为主,孩子可能会在学校生活感受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孩子会感到上学的负担。这时,父母要懂得赏识孩子,关心、鼓励、表扬孩子,放学和孩子聊天,了解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增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经常性提醒孩子“你是一年级小学生了”“你真棒”,对孩子在生活、学习、纪律上做明显的积极暗示。
五、家校沟通
一年级的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家校合力,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要注意的是,入学后,家长先从多种渠道了解有关学校的情况,如最常见的家长会,或者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从其他家长那了解关于老师和学校的相关状况,在此基础上再与老师进行沟通;同时家长应尽量避免为一些琐事联系老师,比如在上班时间打电话询问孩子早餐情况、课堂表现等等。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后回到家时,家长要全面客观看待事情,让孩子尽量把情况说清楚,也可以打电话问同学,然后再联系老师。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起来;家长与老师沟通出现问题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责备老师,以免影响师生关系。
家长做到以上这5点,相信您的孩子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快乐、自信的小学生!
讲稿四:
家校合作 助力成长
张玮
“家校合作”这个话题对班主任来说并不陌生,可却是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困惑比较多的方面。据调查,有一部分班主任认为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不管不顾,不履行教育职责;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听不进去老师的话;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跟学校唱反调。有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家长想主动参与交流沟通孩子的教育、对班级工作有所建议时,班主任会条件反射性地自我保护,似乎权威受到了挑战,让家长无所适从。这些可能是家校合作陷入困境的表现吧。家校合作不是简单的见招拆招,班主任需要重构相关认识,正确定位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规划家校合作的路径,去引导家校合作的方向。
一、把握合作基本原则
家校合作的概念,通俗地理解就是:基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目标,家校双方平等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力争形成教育最大合力。这个理解中明确了家校合作的两个基本原则:目标一致、平等协作。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前提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一致,这个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基于学生当下问题的解决,更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两者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谁“依附”于谁的问题,任何一方都不能够凌驾于另外一方之上,也不需要成为另外一方的附庸,班主任要给予家长足够的尊重,平等交往。
二、塑造自身专业形象
一个班的班主任对于家长来讲意味着什么?是班级的灵魂人物、主心骨,也是班级的核心文化,引领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呈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班主任要给到家长们信任感和自豪感,让他们相信因为你的存在,他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由于家长的信任,班级就能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来助力班主任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家校合作顺风顺水的班级往往是家长们给到了班主任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而这份尊重和支持来自于他在家长心中的权威形象。“亲其师,信其道”对家长亦是如此。
三、主动回应家长关切
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接手了一个班级担任班主任,因为是位年轻老师,且是第一次做班主任,家长们强烈要求学校更换班主任。这位年轻教师得知后,不温不火地跟学校说,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一个月后家长们还是坚持要换班主任那就换吧。这位年轻教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坚持做了一件事:她每天细心观察班级孩子的表现,把孩子们生动的、认真的那一刻用相机拍下来然后放在班级家长群里。一个月下来,班上所有孩子都被拍到了,家长们很是安慰,觉得老师是关心自己家孩子的,自己家孩子在老师心里是有位置的,慢慢地接纳了这个班主任,并且跟这个班主任产生了一种很好的互动,一个班级家长群被建设得很温暖。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家长们很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得到老师的重视。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互动时可以把对学生的关心带给他们,慢慢把家长带入合作的角色当中,引导家长成为家校合作的彼岸主动者。家校双方需要情感上互相接纳,行为上相互支持。当然,班主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本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体现。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了解家庭背景。有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是不一致的,所以班主任和家长多沟通、交流信息,有利于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找到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家长的心头之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家庭状况各有各的复杂,有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变故影响了学习,班主任不顾具体情况的批评和指责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不了解实情,哪怕是关心也可能会有误伤,所以,班主任需要主动去了解相关情况,真正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内心,给到家长和学生需要的帮助。
四、系统激活家长资源
家长们有这么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班主任只有在孩子表现不好或在学校出了什么问题时才会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们在思想上会有一种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责或埋怨,从而习惯性地排斥与老师主动沟通。班主任要改变出了问题找家长的习惯思维,如同开学初就要选班级干部、选课代表、选组长一样,把家校合作纳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从建班伊始就系统规划,有层次地推进,让家长悟一点、学一点、做一点、评一点,有效激活家长资源,构建家长、老师、孩子成长共同体。(一)让家长悟一点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白问题在哪里,家长的自我觉察是影响他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一次家长沙龙上,一个家长很自责地说,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跟儿子聊天,我只能用每天早上给儿子做早餐的时间跟儿子交流。简单的一席话如同一粒石子抛进了平静的水面,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强烈反思。在后面的分享中,另外一个家长就自我解剖说,我没帮孩子做早餐,我每天给儿子五块钱买早饭,我现在想想有点害怕,我不知道我儿子有没有吃早餐,不知道这个钱他是不是拿去买早餐了,还是挪作他用了。还有一次主题为亲子沟通的活动上,老师让三个人来帮助一个妈妈表演一下她的家庭中丈夫、自己、儿子平时相处的一个片段,这个妈妈看了表演后泪流满面,她从别人的助演中看到自己在家庭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沙龙、表演、图片、视频等等都可以让家长们从中受到震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现状,有所悟才能有所改变,班主任需要做的是搭建平台,提供家长们机会。(二)让家长学一点班主任指导家长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自己给家长做分享,可以请专家给家长做讲座,可以给家长提供体验式课堂,可以做家长沙龙等。同年龄的孩子身上会有些共同的问题,有些家长则在指导孩子方面很有方法。在一次家长课堂上,老师让家长们谈谈,如何帮助孩子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有个家长说,他们家采取的是百分制考核,把孩子每天的行为列出来,按总分一百分给赋分,做得好就给奖励,做得不好就要惩罚,严格的考核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善;有个家长说,他们家是榜样示范法,爸爸每天早上从起床刷牙开始每个环节都给孩子榜样示范,严格规定时间,慢慢地让孩子跟上他的节奏,经过一个学期这个孩子跟着爸爸养成了一个不拖拉的好习惯。家长们的同伴互助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三)让家长做一点班主任可以让家长参与班集体的建设、班级文化的布置、班级劳动周的设计,请家长提供孩子们社会实践的基地和资源,给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机会等。可以请一些术有专长的家长做课程指导师,给班级学生开设选修课,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可以让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成效比较突出的家长做其他家长的指导师,定期分享育儿经验、提供学习工具和任务单等。也可以请一些热心家长在班级重大活动时做义务劳动、帮助管理班级微信公众号等。把家长们的注意力引流到有价值的班级事务、课程建设等方面来,实实在在地帮助班集体建设和服务孩子成长。(四)让家长评一点班级的很多事情需要评价来反馈推进,把家长资源引进评价很有价值。班主任可以有选择地开放一些集体性的评价项目让家长参与。比如,班级环境布置得怎样?班级活动做得怎么样?孩子们的课间操表现怎样?孩子们的午间秩序怎样?这些可以让家长一起来评一评,增强互动,让家长明白具体的班级情况,提升家长与班级荣辱与共的主人翁意识,关键是后续的相关改进措施也需要家长们一起来参谋和督促。
五、注意敏感场景行为分寸
对于亲子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只是个沟通的桥梁、是关系的润滑剂,班主任不能参与到家庭的矛盾中去,或者在别人家庭矛盾中去占位,需要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帮助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消除误解、传递能量,建立互信的关系。家长来找班主任倾诉,往往会涉及到家庭内部的一些问题、矛盾,有些是家庭的隐私,班主任知道了就该帮家长保守隐私,如果处理不当,甚至有违法的可能。班主任在跟不同的家长交往中,要尊重不同职业、经济、文化背景的家长,不能厚此薄彼,这是广大家长比较关注的焦点,谁都希望被公平地对待。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可能会有不愉快的内容刺激到自己,需要情绪自控、换位思考,调整好自己,对家长的情绪和情感进行觉知、把握与理解,并对家长表达尊重。
六、完善相关制度约定
家校双方的行为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约束。比如说班级群,如果没有群规,有人乱用这个平台,会导致麻烦和被动,严重的会难以收拾,甚至引发舆情。家校合作如果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结合家委会的意见,通过平等协商做出一些制度性的约定,那么有些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有底气得多,一旦发现什么不妥也方便用制度和集体的力量来解决。